Search

這陣子經常收到出版社掛名推薦、或是撰寫推薦序的邀約。

這些來自翻譯或是中國的書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這陣子經常收到出版社掛名推薦、或是撰寫推薦序的邀約。

這些來自翻譯或是中國的書稿,我大略看完後,幾乎都婉謝掛名。我會仔細回信說明自己的想法,指出書中內容的問題,例如說故事的方式不佳,太艱澀,或是沒有具體方法與步驟,不太能幫助讀者。

如果是台灣作者的書稿,我原則上都會掛名,也會回覆提出改進建議。

因為我本身是作者、也是編輯出身,會特別在乎文章結構、圖表呈現與說故事能力。

有編輯特別打電話跟我討論,我就更具體說明,如果時間還充足,還可以怎麼調整,或是請作者要寫前言,說明自己的能力變化歷程,才更有說服力。

許多書婉拒推薦,主要都是方法書。如果是方法書,我就關心這些書到底有沒有具體的方法,有沒有清楚的步驟與圖表,才能幫助讀者有學習上的依循。

站在讀者角度,我會特別挑剔。因為我自己就是大量閱讀的讀者,我看了很多書,但是也會看出許多書的缺失問題。

例如有本談提問,整本書都在講提問很重要,但是沒有具體的提問方法。我看完會很生氣,因為都是寫出漂亮的字句,一些成功小故事,但是沒有太多具體幫助。

有更多書談商業運用、談創新,但是都是在「what」上打轉,沒有深入說明「how」,或是只談到一點點,後面就沒有更深入的內容,甚至太過零碎,重點隱藏在文章角落,沒有被系統歸納整理。

但是有幾本書我會反覆閱讀,總會給我很多思考,以及實際的應用。例如《繁榮的悖論》、《5W1H經典思考》、《四騎士主宰的未來》、《MVP製造機》......

因為大部分都是翻譯書、簡體字版的內容,台灣出版編輯其實能著力的很少,因此我最珍惜本土作者的書,會給修正建議。

當然,這些批評與建議,也是我身為作者的自我要求。
如果是說故事,就好好把故事說好,把論述寫好,打動人心、有效說服。

如果是方法書,就要簡潔清楚有步驟,清晰的圖表,幫助讀者可以運用參考
這是作者的責任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不要溫馴的走入良夜,奮力捕捉消逝的光明。出發就是改變,以熱情為導?
View all posts